|
(央視財經《正點財經》)剪紙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,廣為流傳。尤其是在中國農村,逢年過節都要貼上色彩艷麗、造型喜慶別致的剪紙、窗花,寓意著美好與吉祥。在河北承德縣喬杖子村這個以剪紙聞名的“藝術之鄉”,春節前夕,村民們家家戶戶都忙著剪紙、做窗花,趕制訂單。 河北承德縣喬杖子村喬杖子剪紙第五代傳人 陳振強:這批訂單是蘇州客戶訂的,基本上圖案都是花鳥魚蟲,寓意吉祥喜慶圖案的剪紙,特別的受歡迎。 喬杖子剪紙,從乾隆年間到現在已有300多年歷史,作為第五代傳承人的陳振強,帶領著全村農戶從事剪紙藝術,作品遠銷海外。 喬杖子剪紙至今仍以手工制作為主,傳承著古老的技藝手法,而悶紙是最能考量剪紙藝人手藝高低的環節。 河北承德縣喬杖子村喬杖子剪紙第五代傳人 陳振強:憑自己的手感,基本上讓紙的水分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,就可以上板。紙干了,它刻出來就是一張一張的,你上不了色了,濕了刀子刻,刻不動了。 將紙樣鋪在悶好的成沓宣紙上凝神聚力于刀尖,舒緩有致,沉穩有力,刀起刀落間,一件精美的剪紙作品現出了雛形。最后用堿性染料對剪紙進行染色和套色,經過陰干、揭花后,一件件美輪美奐、造型別致的剪紙就完成了。在喬杖子村,80%的農戶從事剪紙藝術,剪紙已成為當地村民收入的重要部分。 河北承德縣喬杖子村村民 馮嘉瑋:我們這些剪紙窗花一般都是農閑的時候開始做,每家每戶一般做一千到兩千張左右,每對價格在五塊到十塊之間,到年底的時候窗花是最好賣的,每家每戶一般收入大概在1萬左右。 陳曦是陳振強的兒子,作為第六代喬杖子剪紙的傳承人,他除了和父親從事傳統手工剪紙外,還制作出一系列精美的喬杖子剪紙文化創意產品。 河北承德縣喬杖子村喬杖子剪紙第六代傳承人 陳曦:剪紙不應該只表現在紙張上,應該作為一種元素,融入到各個領域,被更多人了解和認識,發揮更大價值。 編輯:王曉忠 田華松 轉載請注明央視財經 |
免責聲明:本網站內容由網友自行在頁面發布,上傳者應自行負責所上傳內容涉及的法律責任,本網站對內容真實性、版權等概不負責,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,請及時聯系我們,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。